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济南

国家海外人才 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一、基地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18年6月26日,中国科协批复在济南设立“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简称“济南离岸基地”)济南离岸基地健全完善由济南市委组织部牵头、市科协联合区县、部门共同推进、市委人才专项资金给予保障的工作机制。服务场地总面积达5.6万平方米,基地工作人员286人,其中海外工作人员83人。累计投入经费1.2亿元

▲济南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二)特点
探索形成了“金控海投基金+海外创新驿站+总部空间(合作空间)+基地联盟”四位一体工作体系,被中国科协称为“离岸基地济南模式”。一是设立规模为5000万元的海投基金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扶持海外优质人才项目发展。二是在美国等14个国家设立24家海外创新驿站构筑海外引才桥头堡。三是独立建设类海外环境的总部空间1处在新型研发机构、创业孵化载体等单位建设专业化垂直化的合作空间8处,形成“一核多极”的“1+N”承载网络体系。四是组建由专家智库、投资机构、及产业园区等单位组成的基地联盟为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助力赋能。
(三)主要工作及成效
瞄准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区,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扶持政策,完善管理考核办法,积极招才纳智,贴心精准服务,依托“海智专家泉城行”济南双创大赛等,搭建海内外联动平台,区域性“高精尖缺”人才集聚成效显著。引进海外科技人才255名,孵化124家海归人才创业企业;获得自主知识产权406项;2021年度营业收入达1.6亿元,实现税收695.17万元,吸纳社会就业482人

▲2022年第四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颁奖现场

二、服务海外科技人才典型事例
(一)以赛引才,聚智借力成效明显
济南离岸基地连续参与五届济南双创大赛,组织53个国家和地区的3300余个项目报名参赛,落地项目97个。获得第二届大赛一等奖的澳大利亚科学技术与工程院张立人院士,在离岸基地注册公司并获批山东省院士工作站。研发的超宽带多功能传感器取得突破性成功,已签订5项技术合同,总金额超过2600万元

▲第二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在南郊宾馆蓝色大厅举行

(二)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硕果溢香成效显著
推进人才引育共享,实现海外人才“大学入职,基地创业”,既享受到大学的科研平台支持,又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蓓明医疗董事长孙明旭与济南大学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1人(英国籍)、硕士研究生12人,联合承担工信部、山东省市重大揭榜挂帅项目和重大研发计划等10余项。济南大学讲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博士耿昊坤依托山东派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省立医院等合作共建省医学物理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等,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版权2项
(三)打造“孵化+投资”模式,推动一体化协同创新
海投基金以市场化股权投资的方式提前锁定海外优质项目和人才团队,实现了对引进海外引才原有模式的突破。目前已到位资金1050万元,投资、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两家。帮助海归人才杨超获得天使轮融资700万元和种子轮融资300万, 为落地企业项目解决融资2.34亿元
三、可复制推广经验
(一)统分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保障了工作的强力推动。
把济南离岸基地建设推动融入济南市人才工作大局,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关注支持和市委组织部指导支持,加强与区县政府协同联动。离岸基地建设先后列入山东省市规划、政府工作报告、人才工作重要事项等,各项工作得以强力推动。
(二)“四位一体”构建了海外联动的有效工作体系。
济南离岸基地打造以海外创新驿站为基点、以基金为抓手、以总部空间为载体、以基地联盟为助力,环环相扣、相互促进、完整有效的工作链。在海外人才引育、海外人才孵化成长、促进产业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打造了具有济南特色的海外招才引智新机制。
(三)“数字海智”线上服务平台提供了沟通交流的畅通渠道。
创新开发海外人才库、本地需求库、人才政策库等核心数据库,首创“一键把脉”功能,为海外人才量身打造个性化报告;2020年疫情以来,创设了“全球路演直播间”、“海聚山东 才聚泉城”等线上活动。通过线上平台,济南超级计算技术研究院全职引进俄罗斯自然科学院赖科夫院士,将在人工智能的化工过程模拟与控制领域寻求创新突破。

▲“济南站”云端引才对接会—云端直播

综上济南离岸基地坚持服务职能不动摇,力求工作机制创新,坚持工作模式创新,构筑起了从资金到载体,从引才到落地,从服务到培育的海外人才回济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